过渡到人口老龄社会:北京这家养老院解读“从老有所养,到老有所享”

2020-08-08 13:56   来源: 互联网

进入21世纪以来,中国逐步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。2000年,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7.0%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到2019年年底,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.54亿,占总人口的18.1%,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.76亿,占总人口的12.6%。


一般来说,一个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%的国家,就已经是一个老龄化国家。报告还预测,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从老龄化社会转向老龄化社会。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%以上。


在中国,这一过程只花了22年,远远快于法国和瑞典,这两个国家最初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分别为115年和85年。


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国民预期寿命的延长,近2亿老年人的"养老"任务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任务。


中国养老的现状


俗话说"养子防老",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,"居家养老"仍是我国老年人的首选,即老人在家中得到子女和孙辈的赡养和服务,理想的是,子女不仅可以减轻经济压力,老年人也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,享受晚年的时光。


事实上,随着"421家庭"成为主流,"家庭养老金"远未如预期的那样完美无缺。421家庭"顾名思义,意思是四个老人,一个丈夫和妻子加上一个孩子。夫妻两人在养老金上,较低的抚养水平较小,形成了一个倒三角形结构。


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,北京的养老院使用了一种高质量的"从安全感到老年人安全感"的解释。


在这种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,夫妻不能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居家生活,相反,他们会受到小而频繁的家庭摩擦的影响,影响情绪甚至健康。


另一方面,独居养老的"空巢老人"也占"居家抚恤金"的绝大部分,由于工作、学习等一系列原因,子女远离老人,无法照顾老人的生活。


这些空巢者每天面临两个风险。一是在生活护理方面存在许多不便,特别是在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。在心理层面上,空巢者每天都独自生活,但也因为孤独而产生不良情绪,表现出悲观和对生活的恐惧。


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,北京的养老院使用了一种高质量的"从安全感到老年人安全感"的解释。

在日常生活和专业护理服务中,如何使老年人感受不到制度化的服务和寄宿体验,是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前提。给予老年人家庭的感情,最大限度地尊重老年人的意愿,照顾老年人的感情,使五颗心都能享受到每一个细节的落实。


随着老年工业的进步和发展,以及养老服务需求的提高,"乐于享受这些年"已成为描述老年人晚年需求的准确词汇。


责任编辑:无量渡口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黑马新闻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网站简介 | 版权声明 | 投诉建议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地图 | sitemap |